留置针安装后需要注意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穿刺部位的保护
避免过度活动:患者应尽量避免在留置针所在的肢体进行过度或剧烈的活动,以免导致留置针移位、脱出或血管破裂。特别是在老年人或血管壁较脆弱的人群中,这一点尤为重要。同时,穿刺部位不可长时间下垂,以免因重力影响造成留置针堵塞。
保持干燥清洁:穿刺部位应保持干燥和清洁,不可沾水或其他污染物,以防止感染。患者需注意不要随意揭开或弄湿敷料,如发现敷料潮湿、松动或污染,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进行更换。
二、定期查看与消毒
定期查看:留置针使用后需要定期查看,避免输液过程中大量的输液器内回血。同时,要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渗血或渗液等异常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
消毒处理:每天应使用碘伏或其他消毒剂对留置针和皮肤的接口处进行消毒,消毒范围应足够大(一般宜200px以上),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三、妥善固定与保护
正确固定:留置针应妥善固定,使用无菌透明敷料或专用的留置针固定装置,确保留置针牢固地固定在皮肤上,避免外力牵拉而造成的脱落。
避免压迫:避免在留置针周围施加压力,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留置针移位。
四、冲管与封管
输液完毕后处理:输液完毕后,需要进行冲管及封管操作,以避免针道被凝血块堵塞,确保下一次使用时输液通畅。封管后,患者可以自由活动,但穿刺部位仍需避免过度用力。
异常情况处理:如果套管针内回血较多,或局部感觉不适,要及时报告护士进行处理。
五、注意留置时间
合理安排:留置针的使用时限一般为35天,最长不超过7296小时,以避免过长时间的留置引起静脉炎。
及时拔除或更换:患者应根据医护人员的指导合理安排留置针的使用时间,并及时拔除或更换留置针。
六、避免接触刺激性药物
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可用于连续输注对血管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如抗肿瘤药物、万古霉素等,以防止静脉炎的发生和外渗导致的组织坏死。
综上所述,留置针的使用需要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和注意,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患者在使用留置针期间应密切关注自身情况,如有任何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就医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