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哈西上门静点小编为您介绍留置针作为一种常见的医疗输液工具,在临床护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不仅可以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还能提高护理工作效率。以下是留置针的详细操作方法。
一、操作前准备
评估患者
护士先要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患者的病情、年龄、血管状况、合作程度等。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特别是对留置针材料的过敏情况。观察患者需要穿刺的部位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炎症、瘢痕等,选择合适的血管进行穿刺。一般来说,上肢的浅表静脉如手背静脉、前臂静脉等是较为常用的穿刺部位,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长期输液或血管条件较差的患者,可能需要选择更合适的部位,如肘部静脉或下肢静脉(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准备物品
准备好所需的留置针及配套装置,包括留置针(一般有不同型号,需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肝素帽或无针接头、透明敷贴、消毒用品(如碘伏、酒精棉球)、止血带、一次性手套、胶带等。同时,检查留置针的包装是否完好,有无过期,确保其质量合格。
环境准备
确保操作环境清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可以适当调节室内光线,以便更好地观察穿刺部位。操作台面应整洁,便于放置操作所需物品。
二、穿刺操作步骤
洗手戴手套
护士按照七步洗手法认真洗手,然后戴上一次性手套,以防止交叉感染。洗手过程要规范,确保手部各个部位都清洗干净,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戴手套时要注意检查手套的完整性,有无破损。
选择血管并消毒
在选定的穿刺部位上方扎上止血带,以充盈血管,便于观察和穿刺。然后用碘伏棉球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进行环形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应不小于8cm。消毒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皮肤,消毒次数不少于2次,待消毒液自然干燥。
准备留置针
打开留置针包装,将肝素帽或无针接头连接到留置针的导管上,并确保连接紧密。然后将留置针的针芯轻轻旋转,使其松动,便于穿刺时顺利进入血管。同时,注意检查留置针的针尖是否锋利、无钩,导管是否通畅、无扭曲。
穿刺
护士左手绷紧皮肤,固定血管,右手持留置针,使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进针。在进针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回血情况,当看到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再将针芯向前推进少许,一般为0.2-0.3cm,确保导管也进入血管内。
送管
右手固定针芯,左手将导管沿血管方向缓慢送入血管内,送入的长度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留置针的型号而定,一般以导管全部进入血管内为宜。在送管过程中要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血管内膜。
撤出针芯
当导管全部送入血管后,右手松开止血带,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固定导管,右手将针芯缓慢撤出。撤出针芯时要注意避免带出导管,确保导管留在血管内。
固定
用透明敷贴将留置针固定在穿刺部位,敷贴应覆盖穿刺点及导管部分,确保固定牢固。然后用胶带在敷贴的边缘进行加固,防止敷贴松动。固定时要注意避免压迫导管,影响输液通畅。同时,在敷贴上注明穿刺日期、时间和操作者姓名等信息,以便于观察和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