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群力上门静点小编为您介绍肌肉注射是一种常见的给药方式,正确进行肌肉注射对于药物的吸收和患者的安全至关重要。以下将详细介绍肌肉针的注射方法。
(一)注射前准备
药品与器具准备
先要根据医嘱准备合适的药品和注射器具。检查药品的名称、剂量、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药品质量合格。注射器具一般包括注射器、针头。注射器的规格要根据药物剂量选择,针头的型号则根据注射部位和患者的年龄、体质等因素确定。例如,对于儿童或肌肉较薄的患者,通常选择较细的针头;而对于需要注射较大量药物或肌肉丰厚的成人,可选择稍粗的针头。同时,要对注射器和针头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防止感染。
患者准备
向患者解释注射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帮助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一般常用的体位有侧卧位(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足尖相对,足跟分开)、坐位(坐于椅子上,放松肌肉)等。选择注射部位时,要避开有炎症、硬结、瘢痕、皮肤病等部位。z常用的肌肉注射部位是臀大肌、臀中肌、三角肌等。在臀大肌注射时,要注意避开内角,防止损伤神经和血管。
(二)注射操作步骤
消毒皮肤
用碘伏或酒精棉球以注射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消毒皮肤,消毒范围直径一般在5厘米以上。等待消毒液自然干燥,避免用手触摸已消毒的皮肤,防止再次污染。
抽吸药液
将注射器针头插入药瓶的橡胶塞内,抽取适量的药液。注意排空气泡,防止将空气注入患者体内。排气时,可将针头朝上,轻推注射器活塞,使气泡上升至注射器顶端,然后轻轻弹击注射器,使气泡排出。
进针
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注射器,以执笔式握住注射器,使针头与皮肤成90°角迅速刺入肌肉。对于消瘦的患者或儿童,可适当减小进针角度,但一般不应低于45°。进针深度要根据患者的胖瘦、肌肉厚度等因素决定,一般刺入针头的2/3至3/4。
推药
确认针头在肌肉内后,缓慢推动注射器活塞,将药液注入肌肉。推药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如有疼痛加剧、面色苍白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推药速度要均匀,一般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患者的耐受程度确定,通常每分钟不超过5毫升。
拔针
药液推注完毕后,用干棉签轻压穿刺点,迅速拔出针头。按压时间一般为3-5分钟,防止出血和药液外渗。
(三)注射后护理
观察患者反应
注射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如局部有无红肿、疼痛、硬结,全身有无发热、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告知患者如果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一些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要在注射后观察一段时间(一般为30分钟),确保患者安全。
指导患者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在注射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避免搔抓和沾水,防止感染。如果注射部位出现疼痛或硬结,可适当进行热敷,但要注意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同时,告知患者下次注射的时间和相关注意事项,确保治疗的连续性。